您的位置:

安徽农网首页 > 乡村旅游 > 乡村旅游 正文

站内搜索:

江苏阳山:从“一个桃子”到“一片桃源”

2024/4/19 10:17:06 责任编辑: 萍萍

  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掩映在阳山脚下的桃林旁,游客拿着一杯桃主题的咖啡,在桃园阡陌间徜徉,尽情享受着春日气息……走进江苏省无锡市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桃甜、景美、乐生活”的发展愿景已在这里落地生根。

  “甜蜜产业”助推乡村发展

  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坐落于有着“中国水蜜桃之乡”美誉的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全镇2000多公顷农用地中,除了约4.67公顷稻田,其余全是桃林。2023年,阳山镇水蜜桃产值达9亿元,亩均收益位居全国水蜜桃主产区榜首。随着阳山水蜜桃的品牌愈发响亮,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阳山赏桃花、摘水蜜桃,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桃源村是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内的水蜜桃种植核心区。近年来,桃源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为基础、生态为底色、致富为根本”的乡村振兴“桃源路径”,实现从“卖桃赚钱”到“以桃兴业”的跨越。

  桃源村党总支副书记朱小伟告诉记者,以前的桃源村以第一产业为主。自从举办阳山桃花节后,游客多了起来,逐渐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的发展。不久前,桃源村与第三方合作建设的山南头文化艺术村开村迎客,民宿、展览馆、咖啡店等也相继营业,桃源村乡村旅游有了“升级版”。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进一步带动了水蜜桃及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还提高了村民收入,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朱小伟说,如今的桃源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000多名村民中,有一半以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工作。每年一到赏花季和采桃季,村民都会感慨“人气太旺了!”

  “一个桃子”衍生全新玩法

  “大多数游客是奔着阳山的桃花、水蜜桃来的。”在朱小伟看来,只有拥有了核心吸引物,乡村旅游才能旺起来,而水蜜桃正是桃源村及阳山镇的核心特色资源。

  观察近年来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涌现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桃元素随处可见。比如,阳山村坚持打造桃产业、发展桃文化,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以“春花、夏桃、秋娱、冬浴”为主题打响四季品牌,形成“赏田园风光,品民俗风味,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的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桃花岛景观公园以桃为主题,融合了英式和江南园林风格,收集了世界各地的150余个桃品种,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

  位于阳山镇拾房古村的田园东方蜜桃村是无锡的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也借“桃”出名,打造了蜜桃街、水蜜桃示范种植基地等业态,很多游客来这里欣赏田园风光、了解风土人情、体验农耕生活。

  “刚刚在桃生·派的二楼看到了特别美的桃林,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打卡点。”3月29日,上海游客焦女士和父母到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原来只是来赏花的她,收获了不一样的休闲体验,让她对阳山乡村旅游有了新认识。

  焦女士提到的桃生·派,是3月17日刚刚营业的艺术空间。这个置身于桃林的艺术空间,开业之初便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桃生·派艺术空间负责人翟莹莹介绍,之所以决定在这里建设艺术空间,有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的很多年轻设计师非常向往乡村生活。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共创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办公、社交、休闲。

  “一片桃源”描绘更美风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奔赴乡村,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也在配套服务上不断提档升级,积极打造沉浸式IP集群,引进优质第三产业,推进阳山湖国际高端度假酒店、阳山紫藤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度假区整体环境、空间承载能力和产城融合效益。未来,度假区的55个村庄将实现“一村一品”,展现“新江南人家”的田园乡村风光。度假酒店、节庆赛事、创意项目等也将吸引更多游客住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许彤亮介绍,作为著名的水蜜桃之乡,近年来,阳山以生态、富民、共享为发展目标,打造“桃文旅+”复合型产品业态,全力推动从“一只桃子”单链条经济向“一棵桃树”全链条经济,再向“一片桃源”多元化产业迈步发展。

  许彤亮说:“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由此,不少行业将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作为关注重点。立足新发展阶段,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将依托优质山水与人文资源,打造更美风景,以科技文创、光影夜游、康养体验、低空飞行、数字孪生等消费新场景,串起‘科、产、城、人、文’融合产业链。”

(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邰子君 )


【字体: 】【 打印 】【关闭此页


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安徽农网”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
   转载、摘编和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农网”。如有违
   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省气象台”或“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
   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摘编和发表。如有违者,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
   其法律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根
   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

※ 联系方式:电话:0551-2290197 传真:2874926
   ahnw@mail.hf.ah.cn ahnw@ahagri.com